北京大学开设《电子游戏通论》引发热议,课程备受追捧却招致争议
近日,北京大学推出了一门名为《电子游戏通论》的独特课程,课堂内容以“游戏”、“电竞”等词汇为主,却因“电子毒品”的标签而备受争议。那么,网络游戏走进课堂,究竟是否适宜呢?
北京大学副教授陈江表示,开设此课程并非为了颠覆传统或挑战权威,而是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认为有必要开展此类课程。陈江强调,电竞只是游戏的一种类型,后续课程还将探讨电竞的长期发展前景。
然而,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则对北大开设游戏课程表示担忧。他认为,这类课程的风向标存在偏差,不应以牺牲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代价。朱巍指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难以达到北大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家长的监督也可能因此受到挑战。
据了解,该课程为全校选修课,限招120人,但首次开课时教室已座无虚席。陈江表示,游戏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市场,同学们将来可能进入该行业工作或打交道。他认为,游戏产业将成为娱乐业的主业,同学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避免沉迷低俗游戏。
此外,该课程不仅教授游戏理论知识,如游戏发展史、健康游戏心理等,还邀请业内专家参与课程讲解与互动。北京大学学生王同学认为,网络游戏进入课堂有助于同学们了解游戏产业,纠正对手游及娱乐行业的偏见。
对于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朱巍持反对态度。他认为,部分学生可能会以此为借口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因此,他呼吁坚决反对游戏产业进入高校,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